时政热评:研究生就业难苗头初现 学历含金量因连年扩招降低
2013-03-02 17:47 韶关人事考试网 来源:韶关市公务员考试网
韶关人事考试网发布考试资讯:时政热评:研究生就业难苗头初现 学历含金量因连年扩招降低,更多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!更多韶关公务员考试、韶关华图、韶关考试网、韶关人才招聘网、韶关学的相关内容,请关注韶关人事考试网!
许多以前看不上的企业,现在硕士们都在排着队递简历。研究生就业难的现象很可能在今年三四月份更加明显。
即将硕士毕业的赵菱,最近一直在找工作。2012年12月的一个周末,她连续两天赶到武汉大学参加周末双选会,但只投出了3份简历。
“每投出一份简历,薪酬期望下降100元,”她苦笑着说。4个月来,她的薪酬期望值从最初的5000元“调整”到3500元。看到同校通信专业的硕士最低工资要求是6000元,作为文科生的她感觉“自惭形秽”。
研究生一向被认为是就业市场上的“香饽饽”。但如今,“皇帝的女儿”也开始“愁嫁”了。
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提供的统计数据,2009---2011年,研究生就业率分别为81.4%、81.5%、80.8%,分别比本科生高出2.3、1.3、0.2个百分比,就业优势呈走低趋势。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2012年9月完成的“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”课题则认为,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已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。该中心主任邱均平表示,对这样的结论“很多高校硕士生导师都有切身感受”。
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,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的现象已持续多年。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信息显示,在该省2012年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中,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3.95%,专科生为95.65%;研究生最低,为90.09%,已连续7年不如专科生。
研究生就业,为什么难?近期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全国东中西部10个省、区、市的数十所高校,在对近百名教育界人士、专家学者、用人单位和研究生的面对面访谈中发现,研究生就业难的苗头确已显现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“就业率与学历倒挂”的趋势,高端人才就业难的现象引人深思。
结构性就业难
“比别人多读了3年,多花了好几万学费、生活费,耽误了3年工作机会,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,每月工资只比本科生多几百块钱,甚至还不如本科生,这研究生真是白读了。”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岩感觉“压力山大”。
麦可思公司调查发现,截至2012年11月14日,被调查的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中,超过六成认为求职压力大,其中研究生求职压力最大。与上一届同期调查相比,高职高专生求职压力基本持平,本科生下降6个百分点,但研究生的求职压力却上升了3个百分点。
根据本刊记者的调研,当前研究生就业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就业难,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、专业、性别、院校等差异性特征。
从地域看,中东部人才富集地就业相对难。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介绍说,研究生就业的跨区域性很强,流向十分集中,主要聚集在中东部发达地区,这部分地区的研究生人才已趋于饱和。与此同时,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,人才需求十分旺盛,政府提供了不少岗位,却难以招到足够的研究生人才。
从专业看,文科专业就业相对难。“前程无忧”网校园招聘部2012年初对全国70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,2011年9---12月,毕业生收到录取通知的数量主要集中在“机械工程/电气工程/自动化等工程类”、“计算机科学/电子科学/计算机网络等工程类”、“财务/金融/管理/贸易科学类”等三大类专业。记者走访高校也发现,理工农等学科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较为理想,文史哲法等专业就业不容乐观。
从性别看,女硕士就业相对难。暨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马钢说,毕业生就业市场可分为四类人群:男、女本科生和男、女研究生,其中女硕士竞争力相对最弱。暨南大学每年办理暂缓就业的学生中,女硕士占多数。本刊记者采访发现,一些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男生,对已到婚育年龄的女生并不欢迎。而女硕士毕业时,多数正处于这一年龄段,在求职时也追求相对稳定、轻松的职业,造成竞争集中,就业难加剧。
从毕业院校与初始学历看,非“211”或“985”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就业难。一些研究生反映,一些用人单位宁愿选择学校好的本科生,放弃本科院校一般的研究生。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陈光说,一些省外用人单位曾表示没听说过他就读的学校而将他淘汰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王晶说,很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本科必须是“211”或“985”院校,而自己本科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,简历立即被退回。这种现象令一些研究生感到不公,认为受到了歧视。
需求不旺+渠道饱和
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张芳菲今年已投了三四十份简历,但只有不到1/4回了信。她告诉本刊记者:“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太好,许多单位都在缩编,减少招人。很多同学虽然考下了很难考的注册会计师证,也进不了大公司。”
近几年,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震荡,就业市场对于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减少,而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等传统“用人大户”吸纳岗位也很有限。需求不旺加之就业渠道饱和,导致研究生就业出现困难。
“今年,制造业、IT行业等受调控影响用人需求量下降;金融类国有企业招聘量没有增加,外资企业减少;第三产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缩量;光伏产业彻底‘没戏’。”同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徐迅表示,“这些直接影响到对研究生的招聘。”
“研究生起点较高,单位感到安排难度大,经济困难时期,研究生们的就业困难也更加明显”。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锋说,从部分企业前期招聘进程可以判断,今年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可能呈现“早高峰、早收工”的趋势,预计后期可能出现毕业生需求信息迅速减少。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张得志也表示:“研究生就业难的现象很可能在今年三四月份更加明显。”
与经济不利因素相叠加的,是传统就业渠道的饱和。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明章表示,“长期以来,研究生主要流向研究机构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。而近年来,我国正处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,体制内就业渠道对研究生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。这些用人单位的编制是刚性的,只有减员才能增加,不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扩张。”
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说,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,经济、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研究生相对较容易就业,但冷门专业、基础学科的研究生较难就业。尤其是女硕士、冷门专业博士、新开设的专业学位研究生,今后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困难。
辽宁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鲁焱对本刊记者说,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,但社会岗位的需求量却基本守恒,这导致学历市场贬值,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。
连年扩招+质量下滑
飞速的经济社会发展,渴求着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。新世纪以来,中国仅用十余年时间就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。2003年,中国开始研究生规模扩招,当年,全国高校招收研究生26万人,2013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已达58.4万人,十年间翻了一番。与此同时,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机构数量及指导教师人数也迅速增长。教育部网站截至2012年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共有797所,研究生导师人数26万余人。
研究生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,而培养质量却未得到相应提高。“现在的博士生水平跟上世纪80年代的硕士生差不多”,在邱均平看来,如今的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,没有兴奋点和好奇心,对科研提不起兴趣,仅满足于灌输式的知识传授,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,没有批判精神,也提不出什么问题,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。
研究生扩招也对师资队伍等提出了严峻挑战。2008年,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,我国15.7%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,还有近1%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,有的甚至达到30人。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--3人,5--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。
“扩招速度太快,超过了学校和导师的承受能力。有的导师校内外带的研究生多达几十个,许多导师还有行政职务,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那么多学生?”邱均平说。
东南大学2012年上半年对2044名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发现,该校每周都与导师交流的学生仅有33.76%,40.66%的学生每月向导师汇报1--2次,19.81%的学生一学期向导师汇报1--2次,5.77%的学生和导师基本不见面。
一位研究生对记者说:“一位导师教授众多弟子,质量参差不齐现象不可避免,研究生学历的‘含金量’大幅降低,不被‘市场’看好也是必然的。”
高期望值+低含金量
“念了这么多年书,我不愿就低,希望找到挣得多、地位高的工作。”辽宁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一位研究生说出了这一群体的心声。部分研究生过高的期望值与较低的就职能力之间的落差,也是其就业难的内在因素。
尽管研究生的学历“含金量”不足,但在一些研究生眼里,学历依然是其高于本科生的“资本”。江苏省教育部门的最近调查显示,本科生的工薪期待底线是2695元,研究生则接近5000元。然而,这样的高期望值并未得到企业的认同,一些企业负责人更倾向于本科生,“与研究生相比,本科生生源多、姿态低,对工作岗位认可度和珍惜度较高,跳槽几率小一些。”
除了过高的期望值,部分研究生还缺乏求职训练,欠缺求职技巧。辽宁大学哲学系的梁强对本刊记者说:“我出去实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研究生,就连复印机正反面复印、写作申请办公用品的公文这样简单的工作都不会。”
“进入职场与在校不同,必须学会如何在职场上与人打交道,尽快适应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”。今年硕士毕业的张芳菲说:“但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教我们如何写求职简历这类简单的事情,希望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。”
本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,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,一些研究生已经开始“被迫”转变观念,在就业的地域、岗位、薪资要求等方面放宽标准。“许多以前看不上的企业,现在硕士们都排着队递简历。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肖凌云说。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鹏程则表示,现在很多同学处于“饥不择食”的状态,什么样的单位都会投一下。来自复旦大学等高校的数据更显示,今年有意向或者签约前往西部、基层就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有了大幅度提高。
受访教育界人士认为,研究生就业难将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。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对本刊记者说,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研究生培养投入,每生每年教育经费已达1.2万元,学术型研究生学费全免,专业型研究生交纳1/2或1/4学费。但研究生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,带来了过度教育、文凭贬值等问题,研究生教育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没有充分发挥,还有可能带来国家教育资源、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。
受访业内人士和就业领域专家表示,一方面研究生应该“转观念”,另一方面政府、学校、老师、就业服务部门也要强化研判和分析,大力开展职业素养宣教、就业心态辅导,提供并拓宽就业信息渠道;加强引导,出台鼓励政策,建立引导高端人才去西部、去基层的“绿色通道”,避免研究生出现待业人数累积扩大、啃老现象加剧、人才浪费等现象。
以上是时政热评:研究生就业难苗头初现 学历含金量因连年扩招降低的全部内容,更多关于考试资讯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敬请关注韶关人事考试网。
(编辑:韶关华图)